自然资源部战略性矿产综合利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申请指南(2023年)

来源:地调局成都综合利用所 发布时间:2023-05-08
  为加强战略性矿产综合利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学术交流与合作,贯彻创新中心 “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创新中心的开放平台作用,本创新中心围绕重点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特设立“创新中心开放基金”作为开放基金项目,吸引和鼓励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利用创新中心平台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和创新性研究,围绕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关键科学问题和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需求,依据《自然资源部战略性矿产综合利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附件1),并结合创新中心实际情况,现发布2023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一、中心介绍
  自然资源部战略性矿产综合利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于2022年8月正式获批建设,由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心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共建单位盛和资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创新中心总体定位是围绕国家资源安全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及经济主战场,瞄准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的重大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聚焦稀土、钒钛、锂、铁、铜、镍、萤石、磷等战略性矿产,设置高效分离与绿色提取技术研发与示范、绿色冶炼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矿山固废高值化利用与生态治理协同技术研发与示范等3大重点工程化研发方向,致力于攻克以综合利用为主线的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技术工程化、产业化及应用示范,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解决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和工程化技术难题,带动资源产业集群发展,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支持方向
  2023年度拟重点支持的研究方向:
  1.难选冶矿产资源强化分离与提取技术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关注稀土、钒钛、锂、铜镍、萤石等难选冶矿产;
  2.战略性矿产资源绿色短流程及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关注短流程开发、绿色选冶药剂及节能装备研发;
  3. 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同技术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关注矿山尾矿库、冶炼渣堆、废石堆等污染源头的高效治理及恢复技术;
  4.资源-材料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关注战略金属资源伴生稀散金属的高效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和矿物材料技术研究;
  5.基于数据驱动和智能化等新一代技术与资源开发利用的融合与协同创新,重点关注矿物基因大数据模型建立;
  6.矿山固废高质化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关注金属尾矿有价组分高效提取、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有价组分梯级回收关键技术。
  三、申请条件
  (一)申请人应为从事战略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及交叉领域研究的国内外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学位(包括在读博士研究生)或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不具有高级职称的申请人员需要至少1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或导师推荐。在读博士研究生申请,须征得导师的书面同意(签署推荐意见,认同本开放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二)每位申请者及研究团队同一年年度只能申请1项开放基金课题。
  (三)申请人应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学术道德。
  (四)支持多单位联合申报同一个项目,但不支持获得本基金资助的项目将研究内容再外委给第三方。
  四、申请程序
  (一)申请人需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官网或创新中心网站下载申请书(附件2),按要求填写。并将纸质版(一式3份)和电子版(Word格式及Pdf格式)分别发给中心的联系人邮寄地址及邮箱。报告纸质版须在封面申请人单位处加盖所在单位公章,并在规定的申报截止日期之前(以邮戳为准)寄出,纸质版与电子版应保持一致。专家推荐信(若需)的扫描件随申请书电子版一并发送。
  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接受项目申请,截止日期为2023年5月20日17:00。
  (二)按照“公平公正、择优支持”的原则,创新中心将组织专家对申请书进行评议,由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或主任会议进行评审,由依托单位批准,确定资助课题和经费额度,于2023年6月底前公布,并通知申请人。
  (三)获得资助的申请人应根据评审意见形成课题任务书并签订合同,拨付经费后实施。
  五、基金经费
  2023年度,本创新中心设置开放基金根据评审情况择优录取,拟支持不超过10项,每项课题经费支持额度为10~15万,实施周期为12个月。自课题批准日期起开始执行(特别情况除外)。
  课题经费实行包干制。经费分两次拨付,立项后拨付总经费的70%,结题验收后拨付剩余经费(总经费30%)。
  六、结题验收
  (一)开放基金课题成果(包括论文、专利、专著等)统一署名“自然资源部战略性矿产综合利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成都,610041(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fo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trategic Mineral Resources,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Chengdu, 610041)”。第一作者的单位署名应采用双署名(自然资源部战略性矿产综合利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排第一或第二位)。未标注署名(或标注不规范)的论文不计入中心开放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同时在致谢栏或首页脚注标注“自然资源部战略性矿产综合利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资助及开放课题编号”。
  (二)申请者需发表SCI/EI/中文核心收录论文不少于1篇或申请发明专利(软著)1项。
  七、联系人及方式
    028-85597846  17313070052
  张俊辉 028-85592217  13980570815
  E-mail:dbing86@163.com
  通讯地址:成都市二环路南三段5号,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战略性矿产综合利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邮编:610041,邓冰(收)。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战略性矿产综合利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2023年5月6日
 
 

本文包含以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