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献礼党的十九大——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推动科技创新纪实

来源:地调局成都综合利用所 作者:地调局成都综合利用所 发布时间:2017-10-18

  原标题: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推动科技创新纪实

  11月,对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综合所”)来说,又是一个收获颇丰的日子。随着《黔渝地区中低品位铝土矿铁矿可利用性评价》、《矿用悬浮焙烧炉研制》等一批地调项目成果顺利通过验收,成都综合所2011年开展的地调项目全部完成。地调项目的顺利完成,不仅彰显了该所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而且大幅提升了该所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的能力。

  “今年,我们在科技攻关上亮点突出,中低品位铝土矿和鲕状赤铁矿的选矿工艺研究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这次验收评审会上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肯定。同时,我们还成功地‘走出去’,首次签约了150万美元的澳大利亚稀土选矿技术研究项目。”该所所长刘亚川兴奋地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科技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愈益得到社会高度关注的背景下,作为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单位,成都综合所是如何锻造“利器”,并发挥好先导引领作用的呢?

  瞄准“五大”矿种不动摇

  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成都综合所主要从事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研究工作。建所近50年来,该所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立所之本,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成果转化,在难利用铁矿、有色金属伴生矿、中低品位铝土矿、“三稀”资源等综合利用研究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牢牢占据着国内领先地位,为我国建设开发以攀西钒钛磁铁矿、白云鄂博稀土铌铁多金属矿、金川铜镍矿三大共生矿为标志的大型资源基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和战略性基础资料,并使宜昌胶磷矿、广西下雷碳酸锰矿、内蒙古黄岗铁锡矿等复杂难选冶低品位新类型矿产从“难利用矿”变成了“可利用矿”。

  “成都综合所拥有雄厚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等。多年来,该所一直致力于金属矿产综合利用领域攻关,从而形成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和创新经验。发挥好在这一领域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成都综合所责无旁贷。”刘亚川话锋一转说:“但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是一项涉及矿产资源种类多且需要持续创新的系统工程,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围绕国家紧缺矿种,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攻关。”

  事实上,早在2012年初,国家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刚刚启动之时,成都综合所就按照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部署,确定了自己的科研主攻方向——围绕国家紧缺矿种和战略性资源,重点加强难利用铁矿、有色金属伴生矿、中低品位铝土矿、“三稀”资源、中低品位磷矿“五大矿种”,积极投身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主战场。

  难利用铁矿的综合利用研究一直是该所的强项。多年来,成都综合所持续创新对钒钛磁铁矿和鲕状赤铁矿的综合利用研究,一直引领着该行业的发展,并吸引了攀西地区和湖北省许多矿山企业的关注。“现在,许多矿山企业都是主动找上门来,要我们的技术成果,并要求为他们提供选矿工艺上的服务。”刘亚川说。

  该所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2010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的“鄂西宁乡式铁矿利用工艺技术研究”,近年来又取得了新的突破,从原先的重选脱泥到磁选脱泥,再到重磁脱泥和悬浮焙烧-磁选-反浮选工艺,选矿成本不断下降。困扰我国多年的世界性难题——鲕状赤铁矿的利用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而近年来该所开展的“中低品位铝土矿选矿技术”研究也是捷报频传,继成功入选“2012中国地质调查十大进展”之后,今年针对黔渝地区进行的低品位铝土矿选矿技术研究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使铝硅比为4左右的低品位铝土矿利用成为了现实。

  “中铝公司对我们研发的‘选矿-拜耳法’这一新工艺非常重视,派专人全程跟踪。9月份,已完成的扩大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十分理想,使铝硅比为4左右的低品位矿石的铝硅比提高到9以上,且Al2O3回收率大于75%,即便是铝硅比为1.9的极低品位铝土矿,也能实现铝硅比大于7,且Al2O3回收率大于60%。”刘亚川笑着说:“这一先进工艺可以使重庆大部分低品位、难利用铝土矿得到经济利用,为我国数亿吨低品位铝土矿经济、高效利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该所在矿产综合利用领域的科研实力,不仅赢得了国内诸多企业的青睐,也得到了跨国公司和国外企业的认可。今年对成都综合所来说,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当属“三稀”选矿技术走出国门——成功签约了一个合同额150万美金的澳大利亚稀土选矿技术研究项目。而这只是该所迈出国门的序曲。据了解,目前来自美国、南非的几家公司也正在与其洽谈一些矿产选矿技术研究项目。

  “在做好国内项目同时,跟大公司合作,把项目做到国外,树立国际品牌,对提高成都综合所的科技创新能力、拓展发展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刘亚川表示。

  国际上一些知名公司之所以“选”中该所,看中的是他们的实力。但因中外矿石性质的不同,实施国外项目并非易事。

  “澳大利亚的稀土尽管品位高,但质量低,很难富集,选矿技术要求比国内更高。”该所分管科研的副所长陈炳炎说:“我们要发挥好在稀土选矿技术方面的技术优势,加强科技创新,争取把国外的稀土选矿项目做得更好、更扎实,树立起我们的品牌。”

  构建创新机制激活力

  这些年,成都综合所之所以科研成果呈“井喷”之势,科技创新能力和实力持续增强,关键在于他们的顶层设计,真正构建起了“促进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创业团队不断涌现、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科技创新机制。

  “科研单位要走在全国行列,真正发挥好行业引领作用,就必须坚持科技创新,掌握和拥有独门技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刘亚川说。

  技术创新关键在人。近年来,该所从构建人才成长竞争机制入手,改“相马”用人为“赛马”选人,以项目提技术,以项目育专家,注重在重大科研项目中培养、造就和集聚人才,重点选拔和培养领军人物。刘亚川说:“我们所仅从事铝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的就有3个项目组,其中有老同志领衔的,也有年轻同志担纲的。老同志有经验、见识广,新同志有干劲、敢创新。在竞争格局下,老同志希望发挥好带头作用,不遗余力地把项目搞好;新同志希望抓住机遇,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竭尽全力取得技术突破,从而极大地催生了科技人员的内在动力。”

  竞争出活力。该所“70后”副研究院员闫武负责的项目组,通过技术攻关,研发出了选矿新工艺,使黔渝地区铝硅比为2~5的低品位铝土矿得到了有效利用,受到了中铝公司的高度肯定。

  多年来,该所积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为其发展创造环境、提供舞台,营造出了良好的氛围。记者此次在成都综合所采访时,恰遇该所举行2011年地调项目成果验收评审会。评审会上,参加项目成果汇报的多数并不是项目负责人,而是参与项目的年轻人。

  “项目汇报看似是小事,但很容易锻炼人。因汇报人要接受专家的咨询,并要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所以不仅要全面掌握项目情况,而且还要有独特的见解和应变能力。”刘亚川笑着说:“多为年轻人提供历练的机会,对他们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建立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科技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是成都综合所鼓励科技创新的又一举措。近年来,该所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奖励力度,不断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和原动力,对发表论文收录在《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的,以及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重奖。

  “对收录到SCI的论文,我们所进行重奖,最高奖励金额达数十万元。针对一些科研人员不重视专利的情况,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完善奖励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多发有影响力的论文,多创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陈炳炎说:“我们所里有一个年轻人,勤奋而又善于钻研,经常发表论文,每年仅获得的论文奖就达数万元。”

  借力“三大平台”促永续

  科技创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任何一个单位要想始终处于科技的最前沿,必须持续创新、永续创新。成都综合所深谙此理。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湖南省考察时强调,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刘亚川说:“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国梦,最关键的是要持续创新,以科技进步来突破经济发展瓶颈,提高资源节约利用水平。”

  其实,对成都综合所来说,其持续创新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平台。该所通过多年来积累的科技创新经验和实践,已基本形成了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内部竞争平台,为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开辟了绿色通道。

  该所的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入选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后,又为该所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

  “建设部级重点实验室,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以及成果集成。”陈炳炎说:“以前,承担钒钛磁铁矿的课题组和人员比较多,且都是各做各的。通过重点实验室建设,可以把一些分散的子课题组合提升为专项、专题,把工艺矿物学、选矿、测试等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整合凝聚在一起,靠团队的力量和智慧来出大成果。同时,选拔年轻人加入团队,通过传帮带,锻炼和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能把研究领域的各项成果集成到一起,形成大的成果和突破。”

  而随着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的启动,该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又有了一个广阔舞台。“该试验区作为全国惟一的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核心是综合利用,关键在科技攻关。对此,国家十分重视,四川省也大力推进,把其提高到与天府新区同等位置来对待。作为重要支撑单位,成都综合所将全程参与该试验区的建设。这对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将有十分重要意义。”刘亚川表示。

  对参加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工作会议的该所科技处处长熊述清来说,其感触则更深。他说,当时参加会议的数百名代表大都是相关省厅领导、市(州)县的党政一把手,许多厅局的处长都未能进入会场,而他被邀请参加会议足以证明四川省政府对成都综合所的重视。

  “参加试验区建设的科研单位很少,成都综合所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这既是对成都综合所多年来在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上持续攻关的肯定,也对其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利用水平提出了殷切期望。”熊述清说。

  “成都综合所确定的‘五大矿种’,既是大宗矿产品,也是国家紧缺矿种,符合国家战略。作为国家功勋地质单位,成都综合所有责任为国家整体战略做出贡献。”刘亚川表示:“只要我们坚持科研立所不动摇,利用好‘三大平台’,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成果转化,就一定能有所作为,始终走在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领域的最前沿。” 

本文包含以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