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务中心 > 资源与环境地质研究中心 > 近年来主要成果
项 目 名 称 | 获 奖 时 间 | 等 级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
1.江西省新类型重稀土矿床发现勘探及成矿理论研究 | 1988年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
2.中国主要金矿类型找矿条件和找矿方向研究 | 1992年 | 国家科学进步三等奖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
3.我国铂族元素化学分析方法研究 | 1978年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4.攀枝花铁中有益元素及其生产过程中的分布和赋存状态的研究 | 1978年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省、部二等奖 | ||
5.贵州册亨板其等金矿物质成分赋存状态及选冶试验研究 | 1985年 | 部二等奖 |
6.宜昌磷矿工艺矿物学和重介质选矿半工业试验研究 | 1990年 | 部二等奖 |
7.白马钒钛磁铁矿选矿试验及物质组成研究 | 1992年 | 部二等奖 |
省、部三等奖 | ||
8..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四大矿区矿石物质成分与选矿工艺关系的研究 | 1984年 | 部三等奖 |
9.陕西双王砾石型低品位金矿物质组成及选矿试验研究 | 1986年 | 部三等奖 |
10..电子探针分析用合成稀土五磷酸盐标准样品 | 1986年 | 部三等奖 |
11.DDO-锑粉沉淀富集铬铁矿中的微量元素 | 1988年 | 部三等奖 |
12.国家一级电子探针分析用标准物质研制及其均匀度检验方法的实验研究 | 1988年 | 部三等奖 |
13.贵州安龙戈塘金矿物质组成与选冶试验研究 | 1990年 | 部三等奖 |
14.内蒙古黄岗铁锡矿物质组成与选冶综合利用研究 | 1990年 | 部三等奖 |
15.热分析法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 1990年 | 部三等奖 |
16.贵州紫木函金矿氧化及原生矿物质组成及选冶扩大试验 | 1991年 | 部三等奖 |
17.广西合浦风化型砂质高岭土矿的物质成分及综合利用研究 | 1991年 | 部三等奖 |
18.中国主要金矿类型找矿条件和找矿方向研究 | 1992年 | 部三等奖 |
省、部四等奖 | ||
19.金川资源综合利用中物质成分研究 | 1984年 | 部四等奖 |
20.3.5—二溴—PAPAT分光光度法测定矿石中微量钴 | 1984年 | 部四等奖 |
21.河南铜柏县破山银矿物质组成和选矿试验研究 | 1984年 | 部四等奖 |
22.铝、镓、铟的极谱催化波的研究和应用 | 1984年 | 部四等奖 |
23.CKF-1型强磁分离仪 | 1984年 | 部四等奖 |
24.DZ-1型电磁振荡器 | 1984年 | 部四等奖 |
25.可控硅自动磁力锤 | 1984年 | 部四等奖 |
26.3.5—二溴—PAPAT分光光度法测定矿石中微量钴 | 1985年 | 部四等奖 |
27.铝、镓、铟的极谱催化波的研究和应用 | 1985年 | 部四等奖 |
28.CKF-1型强磁分离仪 | 1985年 | 部四等奖 |
29.DZ-1型电磁振荡器 | 1985年 | 部四等奖 |
30.可控硅自动磁力锤 | 1985年 | 部四等奖 |
31.XZYW-300×190电磁振动微摇床 | 1986年 | 部四等奖 |
32.宁夏金场子金矿(氧化矿)物质组成和选矿试验研究 | 1986年 | 部四等奖 |
33.五氧化二钒中微量铁的直接测定 | 1986年 | 部四等奖 |
34.西藏罗布萨铬铁矿物质组成和选矿试验研究 | 1987年 | 部四等奖 |
35.不可见金的赋存状态的电子探针分析研究 | 1988年 | 部四等奖 |
36.金川钴渣中铜、钴、镍、铁硅化学物相分析方法研究 | 1988年 | 部四等奖 |
37.大量稀土存在下矿石中微量铝的测定 | 1989年 | 部四等奖 |
38湖北襄樊红星磷矿物质组成研究 | 1989年 | 部四等奖 |
39.四川松潘东北寨金矿中不可见金赋存状态的电子探针研究 | 1994年 | 部四等奖 |